唐家村司尚平,甜蜜事业酿出新生活家住大川镇唐家村一组的司尚平,母亲是聋哑人,自幼家庭贫困,一家4口人挤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,初中毕业后放牛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,成了大山里真正的“放牛娃”。 为改善家庭条件,18岁那年司尚平开始外出务工,但由于学历有限,也没拿手的技术,挣钱不多,后来听说打隧道比较赚钱,便跟着别人一起打隧道,直到2012年,他用这几年打工省吃俭用攒下的和向亲戚借的一点钱,加上政府补贴,回到老家盖了一间新房,有了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家。 原以为新生活就要从此开始,可不幸的是,他的父亲检查出得了肝硬化,医药费对于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。不甘于服输的司尚平,苦苦思索如何才能改变现状,让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。 盛夏时节,唐家村大山青翠,夏花弄影,树木花草间掩映着一个花园式养蜂基地,数十个方桶蜂箱一字摆开,成群的蜂蜜在蜂箱周围欢快的飞舞,司尚平在掌握了养蜂技术之后,积极发动身边其他人一起养殖蜂蜜,向他们传授养蜂技术,相互交流经验,他抓住时机成立了养蜂专业合作社,以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带动村民走上专业化、合作化、科学化养蜂致富之路。目前,已养殖蜜蜂180多箱,年产量1000多斤,合作社带动就业5人,生态养蜂成为了唐家村村民脱贫增收的重要渠道。 小蜜蜂酿出了“甜蜜”新生活,也酿出了脱贫致富的“甜蜜”产业。不仅如此,他还发展了2亩猕猴桃、1亩八月瓜,养鸡70多只,多渠道、多方位发展产业,年收入达6万余元。 唐家村韩广英勤劳致富靠双手 信心比黄金还珍贵 韩广英是大川镇唐家村二组村民,家中有3口人,主要收入来源是种植黑木耳。因收益还不错,2007年,夫妻二人又引进香菇技术生产袋料香菇,当年就收入2万多元。一家人日子虽不算富裕,却也过得有滋有味。 然而,这种幸福和谐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。2009年,韩广英的公公突患疾病,家里的积蓄又全部投在了黑木耳和香菇上,巨额医疗费对这个普通家庭来说犹如一座大山。产业发展不稳定,家里又债台高筑,儿子还在念书,韩广英一个人偷偷的大哭了一场。可擦干眼泪之后,韩广英迅速坚强起来。“只要坚定信心、坚持奋斗,咱们一定能还清外债,过上好日子。”她对丈夫说。 扶贫政策如甘露 对韩光英来说,2014年是幸福的一年,精准扶贫政策如甘露一般滋润了千家万户,也来到了韩光英家里。彼时,她的儿子才18岁,正读高中,韩广英和丈夫一直想扩大产业规模,却被外债和儿子的学费的压力捆住手脚。 得知这一情况,村干部上门给韩广英一家讲解了产业奖补政策、扶贫信贷政策等,还讲述了许多发生在农村的产业致富故事,有了村干部的鼓励和精准扶贫政策的扶持,韩光英的产业规模得以扩大,次年,韩广英实现脱贫。 不等不靠找富路 脱贫后的韩广英并没有闲下来,她和丈夫谋划着继续扩大产业。随着香菇产业的稳定,2015年,韩广英两口子又发展了3亩猕猴桃,2016年又利用自家房开办了“乡情源”农家乐,看着自家的产业越来越顺手,日子越来越红火,韩光英的丈夫也放下担子,开始在十堰龙门工业园务工。2018年到2019年,韩广英养了7头猪、350只鸡、购买了5000筒袋料香菇,猕猴桃采摘2000多斤增加收入10000多元。 勤劳致富要靠双手,创业要付出异常的艰辛。没有政府的关怀和村民的帮助,我的事业不会发展的如此顺利,‘吃水不忘挖井人’,这也是我常告诉儿子的。”每每说起自己脱贫致富的故事,韩广英充满了感激。 |
更多>>机关党建
- 12-25 头堰社区召开四季度大党委联席会议
- 12-18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...
- 11-29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...
更多>>节约型机关
- 06-21 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启动“反对浪费 崇尚...
- 05-22 绿色转型 你我同行——市机关事务服务中...
- 05-15 房县机关事务服务中心:开展2024年全国节...